什麼是風險?
風險,指的是未來可能發生損失事件的不確定性。
每個人都希望人生和各項事務能如預期中順利發展,但現實中難免有機會遭遇不如意或帶來損失的情況。因此,面對風險並做好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。
首先,先確認可能有哪些風險,接著衡量事件的影響與發生率,依自己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應對措施,並定期檢視與調整,確保能降低損失保障未來。
風險的類型
1. 人身風險
與個人的生命與健康相關,包括老、病、死、殘、意外等狀況,這些事件可能產生額外支出或導致收入減少。
例如:
▪︎活得比預期長,退休金是否足夠應付生活、醫療、照護等費用?若準備不足,適合高齡者的工作好找嗎?
▪︎若罹患重病,龐大的醫療費用如何負擔?能否安心接受治療與療養?
▪︎若發生傷殘,誰來照顧自己?家庭經濟如何維持?
▪︎若不幸離世,家庭失去經濟支柱,生活是否能繼續正常運作?
2. 財產風險
指財產因天災或人為而遭受損失,例如住宅、車輛、廠房等因火災、地震、竊盜等造成的損失。
3. 責任風險
因為自己的疏忽或行為造成他人身體、財產受到損害,有責任需要賠償他人損失。例如不小心損壞他人財物或使他人受傷,被對方要求賠償損失的情況。
風險衡量:四象限分析
面對各種風險,可依發生頻率與損失幅度分為四個象限,並採取不同的管理策略。

1. 發生率高、損失大 — 源頭避免
既然知道很危險,後果也很嚴重,那就不要做,從源頭去避免。
如酒駕、毒駕,容易導致重大車禍,造成嚴重損失,最好的做法是避免酒駕、毒駕等危險駕駛行為。
2. 發生率高、損失小 — 預防為主
即使損失不大,反覆發生仍會造成困擾,因此重點在減少發生的原因,預防事件發生。
例如出門常忘記帶鑰匙的情況,雖然僅需支付開鎖的費用與等待開門的時間,但頻繁發生確實會造成困擾。事情的起因是忘記,因此可透過出門前固定檢查鑰匙預防將自己鎖在門外的狀況發生。
3. 發生率低、損失大 — 風險轉嫁
這類型的事件適合將損失移轉出去分散風險,也是最適合透過保險來轉嫁風險的類型。
例如家庭經濟支柱早逝,雖然中年人身故機率低,可一但發生對家庭的衝擊巨大,容易造成經濟中斷、房貸壓力、子女教育費縮減…等問題,可以透過人壽保險將風險轉嫁出去,保障家人之後的生活得以維持。
4. 發生率低、損失小 — 風險自留
面對偶發的小額損失事件,可以自己承擔損失,將風險自留。
例如家中電燈突然壞掉,久久發生一次且損失金額小,自己承擔即可。
風險管理的執行與持續評估
了解風險後,根據自身條件與經濟狀況,選擇合適的措施。
延續上述的例子,忘帶鑰匙時,我會選擇請鎖匠開鎖(風險自留);而對青少年來說,比起拿自己的零用錢請鎖匠,可能更希望家人能幫忙支付開鎖費用或協助開門(風險移轉)。
此外,人生階段與家庭組成、經濟狀況都會隨時間變化,建議定期檢視,尤其在結婚、生子、轉職、購屋等重大變動時,重新評估以確保能妥善應對未來各種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