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金計算:4%法則計算機

4%法則是一個可以簡單估算退休金的經驗法則,是由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,可以讓我們每年從投資資金中領取4%的金額使用,提領的部分包含配息及部分賣出資產,之後隨通膨微幅調整,如此這筆資金可供應30年的退休生活無虞。

4%法則要注意什麼?

4% 法則可以用簡單的公式估算可能至少需要多少的退休金準備才足夠,退休的準備比這保守的金額更高會更安心點。使用這個公式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項:

  1. 源源不絕提領的可能性?
    如果希望這筆資金可以一直源源不斷的提領,那提領率要小於資金的年化報酬率,下方的計算機的取用比例可參考資金的年化報酬率調整。
    例如,若資金都處於很保守的部位或考量景氣波動對資金的影響,取用比率可以用3~3.5%或是小於資金的年化報酬率去做試算。
  2. 提早退休或長壽可能面臨資金用完
    隨著通膨逐年微調提取金額,總提取金額大於資金的年化報酬率,資金會逐漸減少。 若是提早退休或是餘命較長,要評估後續資金是否足夠。
  3. 意料之外的支出
    退休後的大筆意料之外的支出並未考量在內,例如協助孩子置產、孩子創業尋求父母協助、大額醫藥費支出、請人照護的費用…等等。取用大筆資金,會造成消耗過快,取用年數減短。

計算機

計算機使用說明

估算月或年支出

要計算4%法則前,要先估算退休後的每月或每年的花費,
這部分可以先預想退休時期望的退休生活,然後從伙食、居住、醫療保健、生活雜支、休閒娛樂、旅行費用…等等去評估。
下表為行政院11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的統計數據供參考,其中65歲以上的消費支出約每年62萬,換算每月5.2萬元。

通膨的考量

上一步估算的支出是以目前的物價去預估,如果現在距離想退休的時間還有很久,可能會低估未來數十年後的物價而造成資金不足的情況。
若想考慮資金累積期的通膨,可以選擇考量通膨,並輸入通貨膨脹率以及現在與想退休的年齡,算出離退休還有幾年,並以此估算退休時的年支出。

年提領率(%)

年提領率也就是每年想要從投資資產中取出的比例。想要保守估算可以選擇降低百分比,計算出的退休金準備金會增加。

計算公式

距離退休還有幾年(Y) = 預計退休年齡 – 現在年齡

開始退休時的支出預估(E) = 評估退休後年支出 x (1+ 通貨膨脹率)Y

需要累積到多少才能退休 = E÷年提領率

參考資料:

Bengen, W. P. (1994). 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.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, 7(4), 171-180.

11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https://ebook.dgbas.gov.tw/News_Content_Ebook.aspx?n=3786&s=23366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